第十七屆澳門美食節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電子郵件 其他應用程式 11月 20, 2017 在臨離開之前,還欣賞過一些表演,包括舞蹈和由日本來的表演者表演,節目相當豐富。 今日的行程在晚上結束,返回香港。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電子郵件 其他應用程式
《尋找鄉村的故事》梅窩白銀鄉和大地塘村 12月 05, 2017 上一次去大嶼山梅窩,到過的白銀鄉,是去銀礦洞和瀑布的必經鄉村,因此也曾路過這村。 白銀鄉仍然有村民居住的,但是他們住的房屋,多以新穎的村屋為主,甚少見到舊屋和破損的舊屋。 白銀鄉與其他鄉村一樣,村屋不會高過三層的,會有天台的。 既然來到了這村莊,也會看看這裡的村貌,好讓留下一些印象。 有些村屋的顏色較特別,也特別搶眼,尤其是其中的紫色村屋,也許吸引了不少目光。 在白銀鄉逗留過後,就沿行回原路往大地塘村,除了有座廟宇外,大地塘村是梅窩的其中一條鄉村,而四周都有鐵絲網圍著的。 大地塘村多以新式三層村屋為主,其中亦有兩層房屋,也未見到舊式的房屋,因此只有參觀一下村莊,而且這鄉村較白銀鄉為大。 在逗留過後,時間也差不多,於是離開大地塘村,繼續其他行程。 閱讀更多
《尋找古蹟的故事》山廈村 11月 23, 2017 雖然新界有不少新市鎮,但是仍保留住鄉村地方,分佈在不同地區,而最為人熟悉的,是村屋和丁權,皆因仍有原居民居住,但是亦同時住了非原居民。 在兩個文物徑裡,除了有新的村屋外,還保留了舊式房屋,甚至有些已經倒塌了,其中包括上璋圍和麻芴圍等,都是位於文物徑裡。同樣地,具有新舊屋村的鄉村,亦座落在新界中,而這次則探訪過山廈村。 山廈村座落在元朗區,相距屏山文物徑和元朗站,都有一段距離。說實在話,探訪山廈村,猶如探訪古蹟一樣,如果沒太大興趣的話,那就會較沉悶的。皆因都夾雜著新舊房屋,也有祠堂,從祠堂中可知道這是姓張的鄉村。 這裡還有的是君悅書室,是供子弟在這裡讀書學習的地方,但是當天卻沒有進內參觀,只是在外面拍照算了。 在這鄉村裡,雖然會有新的村屋,但是仍保留著舊式房屋,但是都會以中西合璧的方法建築,既保留了中式建築風格,但是仍有西方建築韻味。當然少不了舊式建築,一睹以前建築的特色。 在鄉村後面,可飽覽一下小小的山丘,和一片綠色的地方,環境是相當不俗的。 小小資訊:山廈村現今稱為山下村,而張氏宗祠又稱華封堂,於嘉慶20年(公元1815年)興建,並於一九九九年被列為法定古蹟。山廈村開村始祖為張直臣,早於明朝因經營鹽業,由東莞簧村遷至新安橫洲,於清朝順治年間遷居山廈村現址,而宗祠由第二十二代張炳南、張志廣,張耀晃及張瑞一於嘉慶二十年興建。 閱讀更多
《尋找古蹟的故事》廈村鄉 11月 24, 2017 在行過屏山文物徑後,順道往廈村鄉一遊,這也是新界鄧族的其中一個鄉村,距離文物徑也有一段路程,但是我並不是走路去,而是乘車去的,反正當天天氣也很熱吧。 到達了廈村鄉,有一牌坊,便在這裡影相。在鄉村中,牌子或多或少都會有的,,亦是鄉村的標誌。 先到了鄧氏宗祠,祠堂裡有不少功名,都是效力朝廷的,而祠堂又稱友恭堂,喻為兄友弟恭。 到過祠堂,去到友恭學校,是一所學習的地方,可是並沒有開放,,只把相機伸入鐵閘裡拍攝照片。 在廈村鄉裡,不乏有古舊的房屋,但亦有新式的村屋,新舊互相輝映。 去過了廈村鄉,又認識了這鄧氏的鄉村,獲益良多。 閱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