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幸再相見

首先,有幸得到店方及公關的邀請,再來博多一幸舍,實在感謝店方及公關的邀請。另外,之前一晚亦因為在遊戲中被抽中,故連續兩晚都到來試試。

博多一幸舍曾在佐敦的 Ramen Chamnpion,後來因某原因而退出,繼而在銅鑼灣重開。博多一幸十年前在日本福崗開業,在銅鑼灣開設第一分店,在亞洲更開了二十間分店呢!
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在開始之前,由笑容滿面的日藉店長作簡單介紹,並由一位店員繙譯。據說廚房裡都是由兩位日藉師傅長駐,確保品質有保證。


左:日藉店長:右:由店員繙譯 - 銅鑼灣的博多一幸舍
左:日藉店長:右:由店員繙譯

然後就在單張上點選拉麵及配料。在枱面上也提供了不少醬料,其中高身的是湯底的調味,當發現湯底偏淡的話,可按需要加一格或多格,視乎個人口味,若然味道過鹹的話,店方可以免費加湯。
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當廚師接到單後便開始煮麵,看看師傅煮麵的過程,從淥麵加配料,一絲不苟,認真製作每一碗麵,這是抵讚的。廚師的旁邊亦有兩大桶底呢。終於湯麵上桌了。
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黑芝麻炸蒜油味拉麵(七十八個大洋)
第一晚所試的湯麵是黑芝麻炸蒜油味拉麵。整碗拉麵都是烏卒卒的,全用上了芝麻,也加上了蒽花和炸蒜,叉燒選用了豬的肩部,叉燒呈半肥瘦,但脂肪卻較少,薄切得來又夠煙靭。拉麵柔靭中,煙靭得來也富口感。
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博多濃厚豚骨拉麵(六十八個大洋)
第二晚所試的是第二款拉麵,這是一款招牌殦味博多拉麵。今次加上紫菜和蒽花。這一回湯底呈奶白色,沒有之前的烏卒卒的感覺,而叉燒同樣是用上了豬肩位置。
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兩碗湯底之中,第一碗用上了黑芝麻,故有芝麻香味。不過論及兩者的湯底,其實都有豬骨的濃烈味道,唯獨口感上卻有點偏淡,需要加上一些湯底專用醬汁(上文高樽圖片),以作調味。每一次加上一格,直到適合個人口味為止。每一碗湯底都用上了一公斤的豬骨熬製,並且在店內熬湯,完全不是在工場裡煲,也不是大量熬製,保證了湯底的新鮮。因此喝起來都較鮮味。據說,豬骨是採用歐洲的豬骨的。


兩款拉麵中,在下則較為喜歡後者,因為濃稠得來也較新。而拉麵中還包括了雞蛋,這兩晚分別嚐試過不同款式的雞蛋,做法也不一。

溫泉蛋
第一晚嚐試的溫泉蛋是另上的。圖中所見到的,是半生熟的雞蛋,由於仍有蛋汁在內,所以在下沒有弄穿,反而一口把蛋汁放於口中,咬下時蛋汁飛濺,洶湧澎湃,加上蛋白也非全熟,因此口感豐富,滿口都沾了蛋汁呢!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溏心蛋
第二晚嚐的是溏心蛋,這不是另上的,是已經放在拉麵之中。從師傅把另一隻溏心蛋分開了以後,就清楚看到了蛋汁的情況。當在下吃一口後,蛋汁從裡面流出,雖然慢慢的流出,但是卻又討在下的歡心呢!
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除了拉麵之外,這兩晚還嚐試過其他小食,兩晚小食均為同一的小食。

博多炸雞塊(三十個大洋)
這兩晚所吃到的,有所不同。首先雞肉用上了雞脾肉,而且皮很薄,炸得非常鬆脆,有肉汁而且非常嫰滑,口感不俗,而第二晚卻因放涼了,質感不同,雞肉雖然依然滑溜,但相比第一晚所吃到的不同,至少沒有了肉汁,而且相比之下,就變硬了一點,口感也不同。
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這是第二晚吃到的炸雞 - 銅鑼灣的博多一幸舍

這是第二晚吃到的炸雞

博多一口餃子(三十個大洋)
這兩晚也都嚐試過的。驟眼看來,一碟有五隻,而且每碟子是全用人手包起的。雖然驟眼看似很多,但是每一隻都只是一口,尤其最適合女士。每一隻餃子煎得非常鬆脆,皮又夠薄,因此在摺口位也很容易破裂,豬肉也夠鮮味。
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薯仔沙律(二十五個大洋)
薯仔已經成為了薯蓉,加上魚料及蛋白粒,口感上也較輕盈,在下也覺這個沙不錯,很好吃。這兩晚所吃到的沙律,都是凍食,所以沒有太大的分別。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博多炒飯(三十五個大洋)
炒飯就像楊州炒飯般夠氣,米飯粒粒分明。不過這兩晚吃到的,都是帶點鹹,若然淡一點就好。


博多一幸舍的相片 - 銅鑼灣

整體來說,水準是可以保持得到的,不過第一晚及及第二晚上菜來看,第一天上菜較好,因為始終都是要上了小食先,要趁熱食先,才能真正品嚐到真正的味道,至於拉麵,可在吃過小食後才上較好

餐廳颱稱:博多一幸舍(銅!灣)
用餐日期:2014-01-08 及 2014-01-09
用餐優惠:試食活動(晚餐)
餐廳地址:香港銅鑼灣登街39號地下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《尋找鄉村的故事》梅窩白銀鄉和大地塘村

《尋找古蹟的故事》山廈村

漫遊三門仔漁民新村